判断医用呼吸机湿化器内液体是否需要更换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根据使用时长判断
遵循医用设备使用规范和厂家技术指引,使用时长是判断湿化器液体更换的重要依据。通常情况下,当湿化器持续运行24小时左右,就需考虑更换液体。长时间使用后,随着水分不断蒸发,液体中的溶质浓度发生变化,其物理性质如表面张力改变,化学稳定性也受影响,无法再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湿化效果。
二、依据液体外观判断
透明度变化:新加入湿化器的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清澈透明。若观察到液体变浑浊,表明可能已受污染。污染源可能是外界空气中的灰尘、细菌等杂质进入,也可能是湿化器内部零部件因长期使用老化、磨损,产生的碎屑混入其中。浑浊液体为细菌滋生提供温床,易引发呼吸道感染风险,需即刻更换。
颜色异常:正常液体无色,若出现变黄、变绿等色泽改变,多因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。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分泌色素,使液体颜色改变。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,常使液体呈现绿色。一旦发现颜色异常,应立即更换液体,并对湿化器全面清洁,防止感染扩散。
三、根据湿化效果判断
患者感受反馈: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,若频繁得咳、咳痰,且自觉呼吸道干燥、疼痛,很可能是湿化效果差。此时,要检查湿化器内液体量是否充足,以及液体是否因变质而无法发挥正常湿化功能。
设备监测数据:部分高新医用呼吸机配备湿度监测系统。当监测到吸入气体湿度低于预设安全范围,可能是湿化器内液体需更换,也可能是湿化器本身出现故障。可以查看设备的湿度显示数据来辅助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液体。